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无名小说网www.wmtxt.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字把作者那惬意悠闲的神态活化出来,宛如历历在目。“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更表现了作者心满意足,乐而忘忧的心态。如果只谈到这里,谁也不会怀疑作者是在歌颂赞美隐居的田园生活。可事实并非如此。这首词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后两句,来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大逆转。对于造物主,这里指的是南宋朝庭不给英雄以用武之地,坐视英雄老却表示了强烈的义愤和不满。这正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与“家住苍烟落照间”的生活和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使全词波澜转折,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若以此评价这首《鹧鸪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①。秋到边城角声哀②,烽火照高台③。悲歌击筑④凭高酹酒⑤,此兴悠哉⑥。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⑦,曲江池馆⑧,应待人来。
【注释】
①高兴亭:作者《重九无菊有感》诗自注:“高兴亭在南郑子城西北,正对南山。”南山:即终南山,横亘于陕西南部,主峰在今西安南。
②边城:指南郑。当时南郑处于南宋抗金前线。
③烽火:作者《感旧》其四:“烽传绝塞秋。”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
④筑: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以竹尺击弦发音。《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⑤酹酒:将酒洒在地上祭奠。
⑥悠哉:兴致高扬状。
⑦灞桥:即霸桥,在长安城东灞水上,桥旁多垂柳。古人多于此处折柳送别。
⑧曲江:池名,在长安东城,唐代著名游宴盛地。
【简说】
这是陆游四十八岁赴南郑,七月十六日夜晚与同僚登上内城西北角的高兴亭赏月时所作的一首词。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首句“秋到边城角声哀”,是写耳之所闻,“秋”字点出了时间。这与小序中写的时间正相吻合。“边城”自然是指南郑了。“角声哀”将边陲的荒凉萧索表现得淋漓尽至。“烽火照高台”是写目之所见。狼烟高高升入云天。这里的“烽火”是指报告平安的火,亦称“平安火”。作者登临时,适逢前方无战事。但正是从这“烽火”引出